鼎,是炊具,主要用作烹煮肉食,可在商周时期它也并不是谁都可以拿来煮肉的。天子配享九鼎八簋,诸侯配享七鼎六簋,卿、大夫配享五鼎四簋,高级的士配享三鼎两簋,低级的士用一鼎,而普通老百姓家中只能用陶。
武陟县博物馆现珍藏一鼎——明仿周饕餮纹铜鼎,为明代文物。其通耳高48厘米,方形足鼎,口长34.6厘米、宽27.7厘米,足距长27.6厘米、宽22厘米,直口、柱足,腹四角起棱脊,口沿下及腹部均饰饕餮纹,体大完整,造型古朴。
据武陟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,饕餮纹是青铜器常用纹饰,是一种被图案化的兽面,又称兽面纹,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,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。
那么,何人造鼎呢?
据《左传》记载,大禹治水成功后,被舜推举为下一位继承者,之后建立夏朝。夏朝初年,禹划天下为九州,设州牧,并命各州贡献青铜,铸造九鼎,一鼎象征一州,雕刻该州的山川地形,奇珍异兽。到了商周时期,青铜鼎多数并不直接用作烹煮器,而是作为“明尊卑,别上下”的重器,是统治者权力的标志物。
鼎有三足圆鼎、四足方鼎之分,又有盖和无盖之分。鼎是夏商周三代的传统礼器,故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说。后人常以“问鼎”表示觊觎政权,以“定鼎”表示建立政权,这里的“鼎”都是指的九鼎。同时,我们常用“一言九鼎”来形容说话有分量,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。
于“一言九鼎”,还要从著名历史人物毛遂说起。战国时,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,形势十分危急。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援,因平原君的贤名远近闻名,他的门客有几千人,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,已经挑选了19名文武兼备的随员,尚少一个定不下来。这时,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,“毛遂自荐”讲的就是这个故事。平原君半信半疑,勉强同意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。到达楚国后,平原君立即与楚王商议援赵事宜,议了半天毫无结果,平原君也是无计可施。此时,毛遂打破僵局,言辞犀利地对楚王说: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,你一言不发,犹豫不决,可你别忘了,楚国虽然地大兵多,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。可令人失望的是,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,竟然胆小如鼠,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,一举就攻下你们的国都郢城,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,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,依我看,楚、赵联合抗秦,不仅仅是为了赵国,也是为了楚国。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,楚王茅塞顿开,即刻答应出兵援赵。
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成语“一言九鼎”由此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