驻马店市汝南县是“千年古县”“中国梁祝之乡”,也是“鸡黍之约”——诚信文化的发源地。近年来,汝南县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底蕴,对接产业发展、品牌培育等,寻找产业兴旺的新路子,形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,着力绘制环境优美、生活富足、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的美好图景,为乡村振兴“加码”。 “我们的产业之所以兴旺,得益于传承诚信文化、打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。”谈到产业发展,2023年8月28日,汝南县金铺镇金铺社区党支部书记姚西凤自豪地说。金铺镇是“鸡黍之约”的发源地。该镇坚持把诚信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,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文化的滋养与熏陶,不断传递乡村温度、文明深度、精神高度。同时,该镇在展示农耕非遗文化、“鸡黍之交”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、旅游经济,打造环境优美、产业兴旺、群众幸福的新型社区,跑出了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度”。 梁祝镇依托梁祝文化的资源优势,在传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基础上,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,把农村美、农民富和梁祝文化紧密结合起来,带动第三产业发展,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,并取得显著成效。 在板店乡魏岭村,种植大户魏永红望着千亩黄金梨果园高兴地说:“我们村的种植户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,日子跟这梨一样,甜!” “产业活了,人居环境、文明风气都渐渐好起来了。”魏永红说,“近年来,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果蔬产业,成立专业合作社,宣传推广果蔬文化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地客商,果蔬产业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。” 群众“钱袋子”鼓起来了,就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,魏岭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。 目前,汝南县全力推进“一镇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建设,各乡镇(街道)大力挖掘特色产业品牌文化。板店黄金梨、留盆变蛋、三门闸葡萄、王岗野生鱼……特色产业品牌不仅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抓手,而且是各乡镇(街道)精心推广的产业文化招牌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汝南县通过特色文化带动乡村发展的另一大抓手。麦草画、根雕、工艺草编、农民画、剪纸等在汝南县得到传承和发展。 在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,19岁的赵天驰正手拿着烙铁,沿着拷贝纸上的贴花精心烙烫,一幅色彩亮丽、栩栩如生的风景画雏形显现。“凭着这门手艺,我不用外出务工,年收入有五六万元。”正在制作人物麦草画的王红丽说。 “在汝南县,有500多人从事麦草画行业,主要产品有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动物等6大系列1000多种,年产值约5000万元。”袁月英介绍,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麦草画行业,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挣钱。 在张楼镇庙东村的乡间院落里,手工纺麻技艺得到传承。明清麻织品公司负责人张保昌说:“公司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,近百位留守妇女、老人找到了发挥特长的新天地,也让这门手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。” 从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到带动一方群众增收的乡村文化产业,汝南麦草画、手工纺麻的传承创新实现了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“双丰收”。 走进全国文明村——老君庙镇小方村,只见道路干净整洁,房前屋后文明标语、文明画、村规民约随处可见。 “村规民约是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的,非常实用。大家都自觉遵守。”小方村党支部书记肖红伟说,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,形成了有序和谐的文明乡风。 法治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的实践在汝南县各乡镇(街道)处处可见。全县基本实现每个村(社区)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,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受到法治文化熏陶和教育。 行走在汝南县,像这样靠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实例不胜枚举。该县从价值引领、活动支撑、实践创新等方面入手,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,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以文聚力、以文化人、以文兴业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释放文化的力量。(记者 邓丹华)